广东邦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美联储加息毫无悬念 这次市场反应会更淡定吗?

文章来源:邦政资产发布时间:2017-12-15

摘要:11月进出口总值、CPI、PPI、新增人名币贷款、M2、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房地产开发投资、基建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多项经济数据公布。

一周资讯要点

1、8日,海关总署:按人民币计,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6万亿元,增长12.6%其中,出口1.43万亿元,增长10.3%(预期2%);进口1.17万亿元,增长15.6%(预期12.5%);贸易顺差2636亿元,收窄8.4%。

2、9日,11月CPI同比涨1.7%,涨幅连续10个月低于2%,预期1.8%,前值1.9%;11月PPI同比升5.8%,预期5.8%,前值6.9%。

3、11日,央行:中国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200亿元,预期7850亿元,前值6632亿元。M2同比增9.1%,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

4、11日,财政部数据显示,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降1.4%,为今年来首降;一般公共支出预算同比降9.1%。

5、12日,Wind资讯公布:截止2017年12月1日,证监会披露的基金募集许可进度表显示,今年共有975只基金提交注册,其中已拿到批文的基金有364只,正在等待审批的基金有566只。

6、14日,统计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10.2%,较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11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速超20%,年末发力为经济托底

7、14日,统计局: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7.5%,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创年内新低。与此同时,1-11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长20.1%,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

8、14日,统计局: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6.1%,增速连降两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10.2%,较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11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速超20%,年末发力为经济托底。

 

邦政要闻

北京时间14日凌晨3点,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1.25%-1.50%时,全球金融市场波澜不惊,美国股指也没有大的波动,黄金市场、石油市场、美股市场都一如平常。现主席耶伦召开的任内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向外界透露出很多可供解读的信号。

 

邦政视角

 

这是一个意料之中的决定,尽管加息决定本身并不出奇,但与前几次加息不同,本次多了一个大背景——特朗普的减税计划。根据初步估计,减税后将增加赤字1.5万亿美元。加息配合减税将对美国乃至全球未来的经济形势产生重大影响。(关于税改的详细分析,请点击链接看我们上周的解读)

美联储历史的利率是怎么样变化的?美国加息背后有什么逻辑呢?世界各国如何应对此次加息?政委为你一一道来。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近年来情况

 

2008年金融危机,是美国利率史上的一个重大拐点。为了刺激经济复苏,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从5%以上的高位降到接近零利率的水平,并且在这个超低水平上一“趴”就是六七年(如下图所示)。在经过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和今年前两次加息之后,目前联邦基金利率已超过1%,本次上调25个基点更是增至1.25%-1.50%。

 

图1:2006-2017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走势图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美联储曾在9月份预计,2018年将加息三次,2019年将加息两次。然而,美国经济增长一直超出了美联储的预期,特别是特朗普推出税改政策,有可能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因此美联储2018跟2019的加息预期很有可能实现。

然而,明年到底是否会如市场普遍预期的有三次加息,还要取决于美国经济的表现。目前来看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2018年的加息预期有可能会与2015年底相似,美联储2015年12月启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加息,当时市场普遍预期2016年美联储会大幅加息,但事实出人意外美联储只在2016年12月加息一次,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缓慢,当时美联储还是考虑了其加息决议对于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的巨大影响。

 

 

息背后的逻辑】 

 

首先,美联储加息是什么意思。简单的说,就是美国央行提高利息,进而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借贷成本就会提高,这种情况下,加息后可以控制民众花钱的欲望,让更多的钱流入银行,降低货币的流动率。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民众想贷款买东西时,要付更多的利息;而当他想存钱的时候,发现存款利息高,会将更多的钱存到银行,从而起到回笼资金的目的。

当然,消费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美国加息更重要的是吸引全球资本回流美国。加息后,美元指数大概率向上,所以在美国投资,赚到的美元就更值钱了,从而国际市场上的资金都开始转移到美国。从理论上来说,在资产转移过程中,其它国家的需要把本国资产换成美元才能去美国投资,这样就形成了“抛售资产、换取美元”的形势,美元供不应求,更加升值了。目前,美国加息减税引发企业与资本双回流,首当其冲的就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因为长期以来新兴市场国家是出口型经济,贸易顺差、资本顺差地区,全球特别是美国资本高度富裕国家资本都流向了新兴市场。

从宏观来看,加息目的在于维持货币和信贷总量的长期增长与经济长期潜在增长一致,以有效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长期利率适度的目标,同时一定程度上控制将导致金融泡沫的“热钱”借贷,并且允许美联储有充分的货币弹性,以对不同的经济形势作出反应。但其实背后的目的也十分明显,加息之后导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外资流向美国,促进美国国内经济发展。美联储采取逐步加息的方法,一是因为能给予市场一定的缓冲时间,避免快速减少流动性所带来经济冲击,二是在加息的过程,美联储亦同时观察经济的发展状况,一旦出现超出加息前所预期的市场波动或经济效应,则可以及时停止,甚至改变货币政策的走向。

 

【全球主要经济体应对情况】

 

(1)   美联储加息3小时后,香港率先跟进,宣布上调基准利率 25 个基点至 1.75%,此次为金管局年内第三次跟随美联储加息。

(2)   英国央行在11月会议上宣布加息25个基点,是2007年7月以来的首次加息。花旗和摩根大通稍早预计,英国央行将在明年加息一次。

(3)   周五,市场迎来欧洲央行利率决议,欧洲央行如期按兵不动,全面上调了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

中国央行也不再如 6 月份的按兵不动。12月14日,央行进行300亿7天、200亿28天逆回购以及2880亿1年期MLF操作,利率分别为2.5%、2.8%,3.25%,均较上次上调5个基点,市场象征意义远大于实质意义。利率随行就市上行是反映市场供求的结果,同时也是市场对美联储刚刚加息的正常反应。

首先,近年来中国加强了资本管制,资本流动特别是资本外逃的压力不会骤然加大。汇率方面,庞大的外汇储备为人民币汇率稳定取到重要作用,贬值的压力不大。

然后,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复苏期,经济并没有达到过热的情况,并没有深厚的加息经济基础,而央行也有众多的政策来应对美国加息减税带来的冲击。

最后,相较于上次的跟进,此次央行操作明显温和许多,并且及时与市场沟通,稳定市场情绪。跟随上调的逻辑也在于避免中美利差过度收窄,加剧人民币贬值风险。但当前人民贬值压力明显下降,外储回升,贬值预期转向,并且国内利率水平也明显走高,因此跟随加息的必要性有所下降。此次温和加息实际也反映了央行相对谨慎的态度。虽然央行屡次强调,中标利率是随行就市的操作,但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基准指导地位确是明确的。在我们看来,这可能是对美联储加息的被动反应,美国加息了我们也要有所表态。但相比于美国的25个基点,中国的加息幅度很小。尽管此前市场普遍预期“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可能性不大”,但如此小幅度的加息也没有完全脱离市场预期,所以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质作用,央行有足够智慧来应对加息减税所带来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