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一届经济工作会议,供给侧改革抓手转变
文章来源:邦政资产发布时间:2017-12-22
一周资讯要点
1、16日,第九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16日在北京闭幕。双方在能源、金融等领域达成72项合作成果。
2、18日,外管局:11月银行结汇9753亿元人民币,售汇10251亿元,结售汇逆差497亿元。
3、19日,央行调查报告:第四季度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8.6%,环比提高2.7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0.8个百分点。
4、20日,美国参众两院先后投票通过号称三十年来最大规模减税法案的最终版本,只待总统特朗普签字即生效。
5、20日,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发表谈话中提到:1-10月,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38691.7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出口12426.8亿元,增长10.9%;进口26264.9亿元,增长9.4%;逆差13838.1亿元。
邦政要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健全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会议同时将深化供给侧改革作为第一项工作重点列示,强调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
邦政视角
与 2017 年相比,2018 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从“三去一降一补”转变为“破”、“立”、“降”。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而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重点在“破” 、“立”、“降”上下功夫。”
【从“三去一降一补”到“破”“立”“降”】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三去一降一补”是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主要涉及产能过剩、楼市库存大、债务高企三个方面。从近两年的成果来看,去杠杆方面,房地产在2016年9月实施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降低房地产库存;流动性方面,2016年8月央行重启暂停近半年的14天和28天逆回购,更多替代7天逆回购利率,逐步抬升金融机构融资成本。前不久央行加息5个bp以应对美联储加息的措施,也释放加大金融去杠杆力度的信号。去杠杆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转变为“破”“立”“降”又有什么深刻含义呢?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新进行了部署,为了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从具体含义上来看:
“破”是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适度推进国有企业破产制度实行。当前中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打破无效供给,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活力。
“立”是“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想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愿望,就要建立“消费的基础作用”,这与十九大提出的“中高端消费”一脉相承。消费升级、大众消费,把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为国人提供更好的消费享受。
“降”是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都有相应的减税措施以应对美国30年来最大的税改政策,而中国则不需要跟随这种步伐,要根据具体的国情来进行调整。当前“营改增”政策执行良好,针对内资企业,破除乱收费,重复收费是重点之一,而针对外资企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开放新格局”,扩大国内市场的开放程度,能更好的吸引外资。
所以,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供给侧改革“做减法”的同时也在在“做加法”,“减法“是破除无效供给,保护供给侧改革成果,而”加法“则是给改革提供增量,更好发展,把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创造大国。2018年,国企改革将会引来新的契机,制造和创新都会获得新的发展支撑。
【没提“去杠杆”的背后】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并未明确提出“去杠杆”,而是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防范风险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这一表述与本月8号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提法在目标与逻辑上大体类似,但具体来看却有微妙的变化。
对此,政委认为,尽管没有明确指出“去杠杆”的字眼,但2018年也不会放松对杠杆的控制。会议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未来3年要打的一场硬仗”,强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从这些论断也能得到印证。未来实体经济去杠杆节奏上可能会有所放缓。近两年居民部门杠杆率近两年有较快上升、地方债务严监管,可以转移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的主体,加杠杆的能力与意愿都有所降低。总体看来,金融监管还在持续强化,冲击也会不断加大,没有明确提出“去杠杆”不意味着去杠杆的节奏放缓。我们认为本次会议提出的“破”、“立”、“降”政策也符合我国实际经济情况,政策的转变倾斜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房地产去库存方面,在棚改货币化的影响下,三四线房地产库存已经得到了明显的去化。到 2017年8月,三四线城市住宅库存去化周期已经从 2014年11月的峰值 17个月下降至7个月。
(2)企业去杠杆方面,2017年10月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7%,较 2016年同期的 56.1%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而国资委也发布了央企11月末平均资产负债率66.4%,比年初下降了0.3%。这也一定程度上显现了去杠杆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我们有理由认为“三去一降一补”在中央近两年来持续推进下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化解过剩产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和降成本的任务仍然亟待推进。因此,“破”、“立”、“降”成为供给侧改革新的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