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邦政观点|2023年全面看好内需
文章来源:邦政资产发布时间:2022-12-30

在7、8、9、10月连续四个月下跌之后,股市终于有了些许起色。正如钟摆一样,涨多了跌,跌多了涨,本月大涨26.62%的恒生指数在8月和9月分别大跌了13.69%和14.72%,盈亏同源,想拿到本月的收益,也要承受前面两个月的下跌。本月A股的风格是大强小弱、价值强成长弱,上证50指数大涨13.53%,中证1000指数小涨4.73%。
2022年即将结束,不管这一年过得怎么样,时间的脚步从不停歇,我们也要收拾好心情,迎接2023年。本文我们展望一下2023年的投资机会,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全面看好内需。
股市获利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开头我们聊过,本月涨幅最大的指数是港股恒生指数,单月大涨26.62%,而想要拿到这样亮眼的收益,需要承受前面两个月13.69%和14.72%的下跌。其实简单算算数学题就知道,哪怕恒生指数本月涨了近27%,但还是没有收复前面两个月的下跌,更别提收复今年的下跌了,截至我们写作本月的时点,恒生指数今年还下跌超过16%。
所以我们在上个月的月报里提到,避开大幅下跌、做好防守更有利于整体收益率的提升,恒生指数这三个月的涨跌幅就是最好的例证。

股市如钟摆一样,涨多了跌,跌多了涨,股市获利的重点就是认清价值后的逆向而行,也就是股神巴菲特的名言: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而股市获利的难点第一是认清价值,毕竟现在A股有5000多只股票了,从这5000多只票中挑选出二三十只来构建组合,难度也是不小的,这需要我们有发现价值的眼睛。
股市获利的第二个难点就是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了,股市的钱难赚,很大程度上在于股价大跌的时候能否搞清楚原因并坚守自己的立场,就连国人公认的高端白酒第一品牌和开发了微信这样十几亿用户的互联网龙头公司都能一年腰斩,股市里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专治各种不服。
以高端白酒第一品牌为例,在认清价值和控制好自己情绪的前提下,在今年并未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其在10月依然单月大跌28%,如之奈何?
我们的应对方案是分散投资,降低个股最大持仓比例,同时引入强制止损的风控标准,这世界上从不缺少意外,股市里的意外更是每天都在发生,但这就是市场,活下来才有机会享受收益。
2023年全面看好内需
不管我们心里有多少遗憾,时间的脚步从不停歇,2022年即将结束,2023年也随之开启。
万众瞩目的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结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规格最高的年度经济会议。自1994年以来每年举行一次,它是判断当下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通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一年来的成绩和经验,部署安排来年的相关工作,已经成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制度安排。
从会议内容来看,并没有什么特别超预期的地方,还是强调以稳为主,稳中求进。大疫三年,国家和人民都需要休养生息,也不能指望刚放开就全面恢复到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就像一个人生了大病,刚开始恢复的阶段需要喝粥,让肠胃慢慢适应,而非一上来就大鱼大肉。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纲要》指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
结合《纲要》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相关议题以及最近全面放开疫情管制,不难看出,2023年的投资主线就是扩大内需了。
从我国GDP的结构来看,无非就是出口、投资和消费三驾马车,出口明年指望不上了。在全球主要经济体明年经济预期全都大幅转弱(欧美衰退已成定局)的背景下,国内的出口数据预计很难继续维持过去两年的高速增长,相反,不仅不会增长,反而还可能会出现大幅下滑,进而拖累国内的经济增长。
根据最新一期NFR工作论文《2023年我国贸易盈余或显著收窄》分析提出:2023年我国内外需求的边际变化可能较2022年出现逆转,进入“内升外降”阶段。文章预测,2023年我国出口增速约为-5.6%,进口增速约为2.7%,对应的贸易盈余为4784.1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为6077.1亿美元,比今年减少2796.5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为1436.9亿美元,比今年增加502.6亿美元。二者共同导致2023年我国贸易盈余将比2022年减少3299.1亿美元。按照1:6.8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折算,约为22433.7亿元,相当于1.9个百分点的名义GDP。
根据最近几个月披露的出口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对几个主要海外经济体的出口数据今年已经开始出现明显下滑,甚至已经大比例转负,由此我们可以确认上述工作论文里对明年的出口数据预测并不是空穴来风。

出口指望不上,经济复苏就只能靠投资和消费了,地产链占GDP比重超过30%,这两年各种打压之后,政策也在松绑了,2023年在低基数效应和经济复苏、政策刺激下,整个地产链也有望见底反转,不过地产销售还没有真正恢复,如果需求端还是支撑不了,那么地产链的复苏成色要打很大的折扣,需要逐月跟踪地产销售数据,判断拐点何时到来。

汽车行业对于稳定经济增长也至关重要。汽车是仅次于地产链的第二大权重,虽然今年新能源汽车继续维持了接近翻倍的高速增长,但是整体车市今年确实非常低迷,产销全都不及预期,明年要维持经济5%左右的增长(目前各大券商的一致性预期),继续出台更多的汽车消费增量政策势在必行。而后续随着疫情的最后一波冲击过去,在政策和需求复苏的双重刺激下,汽车行业整体也有望迎来恢复性增长。
至于消费,必然是扩大内需的最重要抓手,消费也会是2023年的投资主线,消费的扰动就是疫情了,按照欧美、日韩、香港台湾等地的研究,疫情管制全面放开后,至少有三波左右的冲击波,冲击波一来,大家不敢上街,不敢出门消费,那么对消费的抑制作用会很明显。不过,当消费股受到冲击的时候,反而是加仓的好时机,因为恢复正常生活是大势所趋。

除了上述的几个板块,2023年我们依然看好赛道成长股的投资机会,中长期来看,大机会还是在国家支持的、符合国家大方向的硬科技、自主可控、自主创新等方面,主要来自创业板和科创板,尤其是科创板,可能会是明年的大机会所在。
总结一下,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国家大政方针、券商年度策略会以及我们平日里的观察思考,2023年我们看好的投资主线有如下几条:

我们认为2023年中国会是弱复苏的一年,欧美经济衰退也可能会拖累中国的复苏进程,国家层面定位就是稳,并没有强力刺激政策,既然出口指望不上,就只能全力拉动内需了,不过大疫三年,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修复资产负债表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只能是弱复苏。
市场上机会很多,关键是要抓住投资主线,还要敢上仓位,如此净值才能快速增长,这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2023年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