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邦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透过PMI指数展望2018

文章来源:邦政资产发布时间:2018-01-16

一周资讯要点

1. 12月31日,央行行长周小川新年致辞:2018年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重点围绕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着力推动经济更高质量发展;认真履行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大力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金融改革开放,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经济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2.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格鲁吉亚政府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并实施。协定生效后,在货物贸易方面,格方对我国96.5%的产品立即实施零关税,我国对格93.9%的产品实施零关税。  

 

3. 2日,财新公布2017年12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1.5,创四个月来新高,预期为50.6,前值为50.8。此前公布的12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1.6,环比降0.2个百分点。

 

4. 2日,交通部:2018年要深化铁路投融资、公司制等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有效防控债务风险,要推动铁路开放发展,以“一带一路”为重点,促进铁路全产业链、全方位、组团式“走出去”。此前,中铁总称2018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安排7320亿。2017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10亿元。 

 

5. 4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正式发布,规划提出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中国新闻周刊:上海市已经形成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初步方案,并且报送至国家相关部委征求意见。

 

6. 4日,央行连续第九日不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央行公告,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可吸收央行逆回购到期等因素的影响,4日不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当日净回笼1300亿。Shibor连续第三日全线下跌。

 

邦政要闻

      2017年12月31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联合发布数据,2017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6%,较上月略微回落0.2个百分点。2017PMI年度均值51.6%,成为2010之后7年来的最高点。

邦政视角

【2017年PMI指数总结】

 

      从全年来看,2017年的PMI指数一直保持在51%之上,高于荣枯线。月度之间的小幅波动从经济运行来看都属于正常现象,最重要的是2017年全年PMI指数没有趋势性变化,没有持续上升或者下降,这样的波动特点说明2017年经济平稳增长的特点比较明显。从数据上看,2017年全年制造业的增长都比较明显,工业增长一直稳定在6%以上,制造业稳定在7%左右。过去六年中国经济包括工业增速持续下降,2017年的工业增长水平比2016年略高,彻底结束了下降趋势。从总体来看,中国经济结束了增速换挡时期。2017年全年的数据表明,并没有出现有些观点所认为的周期性回升或是新周期的开始,而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平台,也就是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17年大中、小型企业在第二季度经历短暂上涨后在年末呈现出 PMI 下滑,且小型企业回落显著,结合年末私企利润增速下滑快于国企,预示着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仍有待持续改善。从全年的数据来看,大小企业分化主要是受环保限产影响,环保限产对小企业的冲击不减。2018年1月1日,环保税正式施行,所以环保限产节奏和力度对于原材料价格和企业经营仍是最值得关注的边际变量之一,大型企业拥有更强的规模优势,景气程度明显高于中小型企业,从而带来了经济运行结构性分化问题。

 

      从2017年全年数据上看,PMI指数一直在51%以上,增长态势与2016年差不多,表现很不错。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说明市场销售形势、企业资金周转情况也比较好。从企业未来的发展来看,这些指数的整体显示,保证企业良好生产经营状态的条件较充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持着良好的态势。说明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没有变。虽然年末生产和国内需求虽然有所下滑,但新出口订单指数年内新高,显示外需回暖较好,短期内出口增速或有提高空间,国内需求有待改善情况下进口指数上升,或与消费升级等因素有关。

 

2018年经济的影响

 

      结合PMI的先行指示作用,2018年经济数据有一定支撑、无较大担忧,温和下行压力仍在。根据对全年高频数据的跟踪,生产有所修复。价格方面,上游原油、铁矿价格回升,煤炭价格持平,钢铁价格回落,玻璃、水泥价格继续上升,有色价格上涨。库存方面,上游原油库存回落,煤炭库存分化、铁矿石库存回升,中游钢铁库存分化、有色库存回落。生产指数下滑同发电耗煤增速,钢铁、玻璃、化肥企业产能利用率较低一致,原材料价格指数重新回升。总体看,生产库存有所回落,原材料价格重新回升。从行业结构上看,邮政快递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货币市场服务、保险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高位景气区间,企业经营活动较为活跃,其中的邮政快递和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已经连续多月处于高景气运行区间,体现了服务业需求也在进行一轮升级。从美国的历史数据来看,资本支出前五的行业分别是互联网、电商、科技硬件、软件、IT服务,可以看出资本开支率先复苏的领域一般是服务业领域,预计2018年中国的服务业领域将有一波超预期的投资,尤其是与高质量发展相关的服务业领域,这与十九大定调的当前中国新主要矛盾是相切合的,当前中国消费正在快速上升,中高端消费增长强劲。

 

      2018年,基建投资的稳增长需求减弱,但惠民生的需求上升,财政政策在2018年将转向“重点领域和项目”,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等领域均需要基建投资发力,预计明年基建投资增速在13%左右。不包含在基建投资里面的政府投资明年可能超预期,使得建筑业订单维持高景气。特别是2017年前11月,教育、卫生、文体等社会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19.8%,14.3%和13.1%,这部分的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了4%,2018年预计投资会超预期。综合来看,服务业投资将超预期,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预期。

 

【结语】

 

      从2016年起,中国宏观经济就似乎进入了一个平台期,各种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率均显著下降。然而,在宏观经济总量指标大致稳定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却呈现出分化加剧的态势。目前几乎在每一个领域,我们都可以看到乐观的一面与悲观的一面,消费方面,对于近年来消费对GDP的贡献超过投资,乐观者认为这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表现,悲观者认为这不过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过快下降;工业方面,乐观者看到了上中游大型国有企业销售收入与利润率的显著改善,而悲观者却看到了中下游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步履蹒跚;房地产方面,乐观者认为当前中国房地产的整体库存已经显著下降,未来房地产投资回升可期,同时本轮调控最终恐怕还得放松,而悲观者认为,2017年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热销是一次性而不可持续的,同时政府此次是动真格的;杠杆方面,乐观者认为,目前企业杠杆率已经企稳,甚至略有下降,且政府杠杆率与居民杠杆率目前并不算高,而悲观者认为目前压缩的是经营效率更高的民营企业的杠杆,而经营效率更低的国有企业似乎仍在加杠杆,同时过去几年内,无论是地方政府债务还是居民部门债务都呈现出快速上涨趋势。乐观者与悲观者均盯住了分化的一个侧面,而把两种视角结合起来考虑,似乎才能把握中国经济的全貌。使得我们始终对中国宏观经济保持审慎乐观的一个理由是宏观经济增长效率并未提高,经济企稳的背后,无非是投入了更大规模的资源,而唯一能够真正提振增长效率的指标,只有重大的结构性改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点在供给关系上,提出的八个重点任务基本上都是供给关系管理政策。因此,结合2017年全年的数据表现,2018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和2017年的取向还将保持一致,财政政策扩张,货币政策中性,但是仍然会比较强调供给关系,重点会放在供给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