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邦政观点|2022年股市有惊无险
文章来源:邦政资产发布时间:2022-02-18

2022年一开年,资本市场就给了投资者当头一棒,只有连跌两年的香港恒生指数上涨,而A股各大指数可谓全军覆没。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成长股延续了去年年末的跌势,并且加速下跌,偏价值类的代表指数表现相对好一些,但跌幅也不小,全市场指数万得全A在1月下跌9.46%。
我们和同行也有过一些交流,2022年股市开年就跌成这个样子,可以说超出几乎所有人的预料。总体来说,我们认为2022年资本市场的走势会非常复杂,但我们也不悲观,今年的股市走势可能是“有惊无险”。
2022年股市有惊无险
为什么说2022年股市有惊无险呢?
“惊”的地方在于:内部,今年我国经济增长压力非常大,央行很着急,加大了放水力度,但效果怎样要跟踪;外部,美国收紧流动性会影响全球股市表现,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地缘政治紧张也会加剧资本市场的波动。
为什么说“无险”呢?首先,从宏观上来说,历年股市行情都表明,放水无熊市。

方正证券的研究显示,社融同比增速与贷款余额同比增速的向上拐点要领先于GDP增速的向上拐点。中国经济过去六次的信用扩张分别发生在2005年4月、2008年10月、2012年4月、2016年7月、2018年12月以及2020年2月,GDP增速随后则分别在2005年三季度、2009年二季度、2012年三季度、2016年四季度以及2020年一季度止跌回升。也就是说,在每一轮经济周期启动之前,我们都能看到实体经济融资的回暖。
一句话总结:信用扩张利好股市,2004年以来中国共经历了6次信用扩张周期,每一次货币政策和信用的宽松短期内都会使A股明显反弹。今年1月份新增社融大超预期,宽信用格局基本建立。
其次,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开年全市场大幅调整,第一会给后面的上涨打开空间,第二会倒逼中央高层加大对经济的刺激政策,这并非我们的无端臆想,我们看央行近期(1月18日)的表态就可知端倪(如下图),央行方面的这种表述,诚恳而急切,不能说是从未见过,至少也是多年未见。

对于股市来说,暴涨暴跌是家常便饭,重要的是跌下去以后会不会涨回来,也就是说你玩的到底是皮球还是铅球。以我们在港股第一重仓股某物业股来说,今年以来涨幅超过15%,但开年一周就跌掉20%,后面又大涨,低点上涨超过50%。如果中途扛不住,那后面的涨幅就与你无关了。
作为基金管理人,我们不能决定股价的具体走势,能做的只是精挑细选,尽可能寻找胜率赔率双高的股票,并适度分散,我们能确定的是拿的票都是皮球,而非铅球。
春节假期我们对基金成立以来的走势和操作进行了深刻的复盘,对业绩做了深入反思,纠正了过往思维中的部分盲区,期待能反映到今年的基金净值上。
今年1月的广州,出现了数年一遇的严重的倒春寒,但再冷的天气,只要2月过去,3月就会迎来春暖花开。
股市也一样,根据我们过往十余年的股市投资经验来看,放水无熊市,但凡流动性宽松的年份,股市都不会表现太差,所以我们认为今年的股市“有惊无险”,开年以来的下跌为后面的上涨打开了空间,静安基金持有30%的港股头寸,今年港股开年不错,连跌两年后,今年有望给我们带来惊喜。
对未来我们心怀光明,相信中国经济的韧性和中央高层的智慧。
2022年一季度投资节奏
既然我们对2022年股市的看法是“有惊无险”,那么就可以利用市场波动,从容布局。
在宽信用格局建立的前提下,我们依然援引方正证券的研究,作为静安基金中观行业布局的参考思路:
(1)宽信用期间市场的结构性行情并没有绝对定论,核心决定因素在于信用扩张周期中是否出现了名义经济的上行,名义经济上行周期社融上行,顺周期价值表现更好,比如2016-2017年,名义经济下行周期社融上行,成长股表现也会更好,比如2019年一季度。
(2)站在当前时点往后看,短期内在宽信用周期的利好下,我们看好市场整体的表现。但由于我们判断今年整体名义经济增速将会下行,顺周期板块未必会有更好的表现,结构上我们看好新兴产业朱格拉周期逻辑下的科技成长公司表现。
上面两段来自方正策略研报,我们整体上赞同这个观点。
在上个月的月报中,我们对2022年的投资机会做了前瞻性的展望,具体内容如下:
展望2022年,2021年承压的中下游先进制造业、消费服务业、医药医疗、互联网,预期降至冰点的地产产业链;困境反转的养殖业、疫情后周期行业;政策鼓励的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配电网升级改造等高景气行业都有机会,这几个行业也是静安基金重点布局的行业板块,我们会根据市场节奏进行配置和调整。
经历开年的大跌之后,我们对这个判断并没有修订。事实上,今年涨幅较好的板块主要集中在“稳增长”的基建、地产链;餐饮旅游休闲等疫情后周期行业;养猪股;港股等等。
静安基金今年的亏损主要来自医药医疗仓位,这个板块在去年下半年大跌之后,今年开年又跌了一波;新能源和电力股今年也跌了不少,主要原因是去年涨多了。
现在处于年报公布前的业绩真空期,市场没有特别明确的主线,所以整体上市场在两条主线即“成长板块的超跌反弹”和“稳增长推动的新老基建、地产链”之间反复拉锯,我们的判断是,今年一季度确定性最高的是稳增长板块,因为今年经济增长压力很大,稳增长的政策基调对宏观经济构成了基本支撑,但全年来看,大机会还是在成长方向上,不过现在成长股还看不到反转迹象,需要耐心等待。
所以我们的选择是在整体受益的板块里尽量找一些有长逻辑支撑的公司,比如同样是受益于基建,我们就选择了竞争力更强、成长空间更大的防水公司,而没有选择建筑公司。
上面就是我们今年看好的行业板块,在这里面确定性最高的有三条主线:第一条是稳增长、第二条是互联网、第三条是疫情复苏。稳增长板块要边走边看,观察宽松政策是否会超预期,后面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互联网和疫情复苏都能看全年,养殖、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及运营都有机会,但可能需要二季度才能确认。
最后总结一下,给我们自己,也有投资人打打气。我们觉得今年的市场可能是有惊无险,历史上流动性宽松的年份股市表现都不会太差(放水无熊市),开年的下跌可能为后面的上涨打开空间,只是过程中很难受,但煎熬本身就是超额收益的重要壁垒。
生存法则非常简单,便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条线,能又是一条线,这个两者之间便是生存空间。如果我们真能做到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那生存空间就比别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