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邦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邦政观点|暴利和复利不可兼得

文章来源:邦政资产发布时间:2021-04-16


最近市场处于比较神经质的状态,很符合模糊期的特点。其实投资人这两年高效赚钱主要是估值提升的钱,其中一部分是还2018年跌过头的债,另一部分则是用乐观向未来一段时间预支的。



所谓的慢牛,主要是业绩驱动的,但业绩可不像估值是乘法模式,而是加法模式,好处是理论上无上限,但缺点是慢。如果做个问卷调查大家喜不喜欢慢牛?相信90%都会说喜欢,因为这样显得成熟。但真的一年半载“只”收获公司业绩增速相当的收益率,不知道坦然接受的有多少?谁都喜欢短期的暴利,但短期暴利往往是一条不归路,只有长期复利下的暴利才可持续。


但说到底,市场是不管我们怎么期望的,其自有运行的节奏和规律。我们能做到的,大概一是认识和接受高度确定的部分,二是对随机漫步的部分做好心理与策略上的准备,如此而已。


本文节选自邦政资产发给客户的3月月报,我们想聊一下“暴利和复利”的话题,以及对市场的最新看法。


暴利和复利不可兼得



3月投资圈最轰动的事件就是韩裔基金经理Bill Hwang因为加了高杠杆,在持仓股大跌时单日亏损150亿美金,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单日亏损最大金额。


Bill Hwang是公认的股神,他曾在2012-2021年初将自己的财富从2亿美金做到150亿美金,奥秘就是动用了高达5倍的杠杆。


5倍杠杆是什么威力,很多人可能毫无概念,我们简单解释一下。


如果你买入了1亿美金的股票,通过投资赚了一倍,那就代表你赚了1亿,然后你会有2亿美金,但如果你动用了5倍杠杆,你就可以用1亿的美金,买入6亿的股票。


如果这个时候你涨了1倍,那就代表你赚了6亿美金,还清杠杆借来的钱后,你会有7亿美金。1亿美金的本钱,历经一轮翻倍的涨幅后,你的本金会直接膨胀到7个亿,而不是2个亿。


这还没完。如果你再经历一轮翻倍涨幅,7亿美金的本金,5倍的杠杆,那你的本金会膨胀到49个亿(5倍杠杆下,每涨1倍,你的资产翻7倍)。而没有动用杠杆的人,此时身家最多也就4个亿,双方的差距极其明显。


这就是杠杆的威力,让人十分眼红。但杠杆是一把双刃剑,有优点也有缺点:当股市上涨的时候,杠杆体现出来的全是优点,但股市下跌的时候,杠杆体现出来的全是缺点。


如果你动用了5倍杠杆,用1亿的美金,买入6亿的股票。当你持仓的股票下跌16%的时候,你将亏损0.96亿美元。和6亿的持仓规模相比,0.96亿美元并不多,但对于你而言,这代表你基本已经输光了自己的一切(如果上10倍杠杆,下跌10%就亏光了,在股市里下跌10%太正常了)。


实际上,当你的本金还剩下20%左右仓位的时候,杠杆借贷方基本就已经开始准备帮你强行平仓了,不会等你还剩4%的仓位。当然,等你平仓完成,可能连4%的仓位都没有了,很多人甚至会反倒欠券商钱了。


这次的股神bill就是这样。他重仓的股票因种种原因暴跌,引发了杠杆资金的强行平仓,形成负反馈,不断下跌,最后就是爆仓的结果(参考2015年中开始A股的走势)。


我们想借这件事来聊聊暴利和复利这个话题。


上面这几张图是暴利的做法和可能带来的结果——正如Bill Hwang用9年时间从2亿美金做到150亿美金,然后一天亏完那样,追逐暴利的结果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而复利则刚好相反,没有那么多传奇的故事,没有那么多大起大落,只有稳步前行,最后算总账时结果往往还不错。


我们必须认清,不管个人做投资还是做资管,暴利和复利不可兼得,因为玩法完全不同,但长期来说,复利却可以导致暴利的结果,比如十年十倍,年化收益在26%左右,二十年就是一百倍收益,再比如巴菲特50多年年化收益率20%左右的业绩,总投资收益超过3万倍,2008年就曾是世界首富了,妥妥的暴利结果。


不过,为了达到长期复利下的暴利结果,必须放弃短期暴利的思维和做法,投资的世界里到处充满了辩证,这是个挺迷人的课题。


因为短期暴利(短期暴利不可持续,长期暴利则是复利的结果)的做法经常会死在中途,没办法到达最后胜利的彼岸。复利的难度在于耐心,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曾问过巴菲特,你的投资体系这么简单,为什么你是全世界第二富有的人,别人不做和你一样的事情?巴菲特幽默地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之所以在月报中用这么大的篇幅来聊暴利和复利,是因为我们认为这是关乎投资底层逻辑的重要支点,是每个投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如果我们把投资当做一件严肃的事情,想用几十年时间去走这条路的话,那么早点想明白复利和暴利的利弊得失并采取相应的做法,就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


对市场的观察和看法


在本文的最后,谈一下邦政资产对市场的最新看法。我们和一些机构同行交流之后,大家的看法差不多,对市场整体持中性看法,既不悲观也不乐观,现在的市场行情呈现出来非牛非熊的混沌态,我们认为市场整体系统性风险(股灾)不大,系统性机会(大牛市)也没有,更多是个股结构性的机会,不过经历了春节以来的一波较大调整,我们反而对市场后续走势偏乐观一些。


今年市场的主要矛盾可能是估值驱动向业绩驱动转变,盈利增长的确定性和持续性是支撑估值的核心。我们看到最近不断有机构抱团的白马股闪崩,这类公司确定性都很好,但业绩增速其实并不快,去年涨了很多主要是流动性推动,今年一季报是很关键的,要看成长能否证实,如证伪就杀一波估值。


今年市场偏弱,投资者预期普遍偏悲观,去年情绪乐观时是“只要符合预期就算超预期”,而今年情绪悲观时则是“只要不超预期都算不及预期,符合预期都不行”。短短几个月时间,市场情绪有了如此大的起伏,如果心中没有价值锚,就只能成为一艘大海中随浪浮沉的小船。


以一季报为例,我们和机构同行交流下来总结如下:


现在市场定价的逻辑有两个,第一个是同比逻辑,因为2020年一季报普遍失真,没办法看,所以同比2019年一季度看是否有成长;第二个是环比逻辑,因为去年四季度疫情都控制住了,公司经营都回归正常,所以环比2020年四季度看是否有成长,如果同比环比两个维度都有成长,那就是真成长,如果有任一维度不好,那就是不及预期(去除季度经营有重大偏离度的,比如有的公司四季度是旺季,一季度是淡季)。


现阶段,我们的做法依然是综合衡量概率和赔率,坚守在能算得清账的好公司上。目前持仓中一个高估的股票都没有,重仓持有的都是能看得到三年至少一倍的公司,乐观一些的能看三年三倍的收益空间。同时我们也在关注白马股的投资机会,虽然这一波跌下来很多,但我们认为机构抱团的白马股还是贵,预期收益率不高,如果能在现有基础上再跌10-15%,我们会慢慢挪一些仓位过去。


总体来说,今年投资难度相比去年肯定是大很多的,降低投资预期,挖掘真成长是今年的投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