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邦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魏杰:当前经济形势的通盘思考(下)

文章来源:邦政资产发布时间:2019-05-30

 

 

二、金融方面的政策举措

 


 

 

今年我们在金融上要做六件事。

 

1、第一件事就是调整去杠杆政策。

 

杠杆就是负债,杠杆率就是负债率,这里讲的杠杆也叫宏观负债率,就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负债率,包括企业、政府、个人。

 

为什么今年涉及到去杠杆政策?因为去年我们的负债率太高。

 

2017年底中央银行公布政府的负债率是36.2%,这个数据偏低。偏低的原因不是作假,是因为地方政府债务没有算在里面。

 

地方政府的负债一个是开发区的负债,一个是地方融资平台的负债,这两个负债其实就是政府负债,但建设主体是企业。

 

按照债有主的原则,数据统计没法把这个统计在里面。如果重新统计进来的话,政府负债率应该在58%以上。

 

企业负债当时公布数据是GDP总量的159%,但实际没有这么高,因为开发区负债和地方融资负债都算在里面,这两种负债是政府债,直接扣掉这两个,企业的真实负债实际是总量的130%。

 

2017年年底,个人负债占GDP总量的55.8%,2015年是30%,主要是城市的房贷加上农村的车贷,推高了个人负债率。

 

三种负债加起来,杠杆率达到250%,这个数据远远超过风险警戒线,如果持续下去,会爆发一场严重的金融风险。

 

所以2018年年初国务院推出去杠杆政策,就是为了降低负债率。

 

这个政策当时是对的,我们确实杠杆率太高。但是在2018年的实际操作中有偏差。

 

一个就是力度太大,我们的杠杆是几十年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结果去年力度太大,导致很多企业资金链紧张,甚至直接断裂,整个社会出现债务违约。而且由于资金紧张,有些企业倒闭了。

 

另一个就是搞一刀切,杠杆率高与不高都去一刀切,伤及无辜。

 

民营企业杠杆本来就不高,结果银行搞一刀切,导致企业资金紧张,甚至出现了运转困难。

 

今年准备调整这个政策,调整要点也是两个。

 

第一个控制好去杠杆的力度,不能太大。

 

今年企业资金链的紧张情况可以大大缓解,我估计可能先有三年时间,杠杆率从250%降到230%,每年去杠杆的资金量可能四五万亿,问题不大。

 

第二个调整是结构性去杠杆。

 

谁的杠杆率高就去,不搞一刀切。去杠杆的重点是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

 

去杠杆的第一个重点是国有企业,今年国企改革有两个要点:

 

一个是确定主业,主业确定之后,非主业资产必须变现,变现的钱不能用于投资,用来还债。

 

另一个就是混改,今年会推动国企混改,实际是把负债变成股权,以今年混改的力度很大。

 

去杠杆的第二个重点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负债太大,今年准备首先把新增债务控制住。

 

一个是开发区和地方融资平台的新增负债全面掐断,第二个是把乌纱帽和负债联系起来。

 

现在提拔干部,调离干部,审计的第一个点不是GDP增长多少,而是负债率多少,超过负债率的人就地免职。

 

第三个是开正门堵后门,把未来所有的地方债券发行控制在中央手里,只要把前门开开,把后门就堵了。

 

2、第二件事是调整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要做三个重大调整。

 

①第一是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M2(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与名义GDP(GDP增长速度加上通胀率)相等。

 

这里可以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M2,什么叫名义GDP。

 

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货币有两个途径:

 

第一个是再贷款,就是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贷款。

 

商业银行给企业贷款、给居民贷款,没有钱贷的时候,商业银行有权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贷款,就相当于新增货币投放。

 

中央银行没有钱贷的时候,就会加印人民币。所以再贷款是投放货币的重要途径。

 

另一个途径就是外汇占款。

 

外汇流入中国,在中国不能流通,要由央行用人民币收购,外汇流入中国越多,人民币发行越多,我们现在外汇储备3.1万亿,是由人民币收购的,差不多花了21万亿元,所以外汇占款是向市场投放货币的重要途径。

 

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叫基础货币,发行到市场以后,有银行专门经营这个货币。

 

我们把经营货币的银行叫商业银行,我国有475家商业银行,10几家上市的商业银行,主要的任务就是经营货币。

 

存款贷款是他们的主要业务,存贷利差就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

 

货币经过经营之后,变成三种形态——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中央银行经常公布这三种货币的数量,用了三个符号:

 

M0就是现金,M1是现金加活期存款,M2是现金加活期再加定期存款,也就是三种形态货币数量的总和。

 

M2有时叫货币供应量,有时叫广义货币,实际都是一个意思。M2的增速可以简单理解为货币增速。3月底 M2增长速度8.6%。

 

什么叫名义GDP呢?就是GDP增长速度加上通胀率。

 

比如说一季度GDP增速6.4%,通胀率是2%,所以名义GDP差不多8.4%。

 

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指M2的增长速度,要和名义GDP大致一样。

 

比如一季度M2增长速度,1月份是8.4%,2月份是8%,3月份是8.6%。一季度通胀率是2.1%,名义GDP是8.5%,那就是差不多M2增速已经到了名义GDP的上方。如果继续这样的话,就不叫稳健的货币政策,所以4月份货币政策要收缩。

 

把货币控制住,就会有两个结果,一个是钱越来越值钱,另一个是因为货币发行而上升的资产价格要回落。

 

只要国务院今年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M2增长速度等于名义GDP增长速度,2019年开始,中国的经济格局就会发生变化。

 

②第二是要保证流动性充足,降准降息。

 

在降准方面,银行要保证经济发展的货币需要,保证流动性得到充分满足,但也有成本的考虑。

 

今年我们虽然会降准,但是空间不大。

 

银行的成本率现在基本和欧美国家持平。

 

大型银行的成本率是10%,中层银行是12%,现在美国银行的成本率是12%,欧盟是12%,日本是20%。

 

所以今年我们估计降准就一两个点,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降。

 

刚才我们讲到M2,生产的货币总量是M2,流动性指能花的货币量。

 

比如最近我们公布1月底 M2总量是180万亿,流动性是132万亿,因为商业银行的存款不能全部贷出去,必须按比例交一部分给中央银行,比如大型银行的10%不能动。

 

一般来讲,降准等于把生产货币变成流通性货币,提准是把流动性的货币变成成本。

 

在降息方面,今年会降息,但是空间不是很大。

 

利息分两种:

 

一种叫无风险利息,就是钱能收回来的贷款利息,这个可以降。

 

一种叫风险溢价,现在微小企业、市场风险溢价太高的行业和企业不可能降息。

 

所以不是所有企业都降息,只是无风险的利息在降,但是风险溢价比较高的行业和企业不会降。

 

③第三是要保证货币政策传导的顺畅。

 

国家反复强调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强调金融为民营经济服务,但因为传导机制有问题不能落实。

 

我们传统上贷款由所有制性质决定,给国有企业贷款没问题,要给民营企业贷款,出了问题要终身追责,所以谁敢给贷。

 

今年就要改,银监会最近提的一个方案是125规划:

 

今年开始,大型金融机构贷款额度的1/3必须贷给民营经济,中小金融机构贷款额度的2/3,必须贷给民营企业,五年后全国每年新增贷款的50%要贷给民营企业。

 

3、第三件事就是稳定股市。

 

解决股市的问题有四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加快退市制度推进。

现在股市不稳,因为投资者对股市出现了信任危机,原因就是上市公司质量不高,而且长期不分红,公司治理非常糟糕。

 

要加快退市制度,该退市必须加快退,人们才会信任股市。

 

第二个办法,减少行政干预。

 

不要再过多的干预股市,证券监管部门搞好一件事就行了,就是信息公开透明。

 

第三个办法,让中长期资金进入股市。

 

中国股市不是缺资金,缺中长期资金。没有中长期资金股市就稳定不下来,今年会进一步推动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入市。

 

第四个办法,就是改革。

 

像今年搞的科创板,6月份就运行了,要建立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上市制度。

 

未来上市的核心是信息披露,投资者来选择。要搞上市的注册制,就要修改证券法,信息披露出问题,要判刑要坐牢了。

 

这个很重要,可以让中国股市整个脱胎换骨。

 

政治局会议专门讨论,专门发布公告,要推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上市的注册制,使中国股市发生根本性改革,这样才能真正稳定股市。

 

今年6月1号起科创板先搞注册制,实际是两个创新,一方面把技术创新的资金通道打通了,一方面是注册制。

 

所以今年股市总体是利好,基本是缓慢上升的状态。

 

4、第四件事就是稳定汇率。

 

这次我们跟美国的贸易谈判有一些共识,其中一个就是中美双方都认为汇率是市场概念,政府不能干预。

 

所以中国今年稳定汇率的话,不能直接规定汇率,而是通过影响外汇的供求关系来稳定汇率。

 

影响中国外汇供求关系的有四个因素。

 

① 第一个因素是企业海外并购。

 

企业海外并购是用外汇来并购,所以企业海外并购会增加外汇需求。

 

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企业海外并购太多的话,会导致人民币贬值,所以要稳定外汇的供求关系,就必须控制企业海外并购。

 

今年,企业海外并购是收紧状态,只放开一种并购,就是技术类并购,非技术类的海外并购统统禁止。

 

最近发改委正式公布了六大类禁止海外并购立项,海外买酒店、美容院等等,都是非技术的并购,今年一律不允许。

 

非技术并购不仅禁止,还放出风来,过去在海外买了这些东西的企业或个人,外汇怎么倒腾出去,现在怎么倒腾回来。

 

② 第二个因素是个人海外投资。

 

个人海外投资使用外汇,所以是外汇需求的重要因素,所以今年个人海外投资也是收紧的状态。

 

今年全面禁止三项个人海外投资:

 

第一个是海外不动产投资,现在全面禁止。

 

去年12月份我们严肃处理了31个金融机构和个人,就是海外买房子,而且罚得很厉害,100万罚了600万,今年别碰这个红线。

 

第二个是证券投资,个人海外证券投资产品全面禁止。

 

第三个就是个人海外的保险投资,放开的保险项目是消费类保险,投资类已经没法保。

 

③ 第三个因素是一带一路投资。

 

今年启动了新政策,就是不再动用外汇投资,要用人民币投资。因为投资如果用外汇的话,那是影响外汇需求的重要因素。

 

我们是投资主导方,有权利选择哪一种货币投资,而且用人民币投资可以一箭三雕,减少外汇需求、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同时采购必须在国内,对国内经济有刺激作用。

 

④ 第四个因素就是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等于外汇供给,所以它是影响供求关系管理的重要因素。而影响外汇储备的有两个因素,一个叫贸易项目,一个叫资本项目。

 

外汇进入中国只有两个通道,一个叫贸易项目,就是产品的流进流出引发了外汇的流进流出,贸易项目顺差越多,外汇储备就越多。

 

资本项目是指资本的流进流出,引发的外汇需求。

 

我国贸易项目不断收紧,是通过这个通道流入中国的外汇在减少,所以中国未来准备启动资本项目。

 

最近我们通过了外商投资法,把外商投资从审核制变成负面清单制度,强调外资的国民待遇,最近资本项目流入中国的比较多,资本项目顺差在增加,外汇在增加。

 

大家看到我们连续五个月外汇储备增加,到3月底外汇储备到了31000亿,连续五个月增长。

 

外汇储备保证在3万亿以上的话,应该能够稳住外汇供求关系,所以3万亿是我们的底线。

 

外汇储备到了31000亿,我们基本可以放心。

 

这四个办法今年如果运作得好的话,汇率会稳定在六到七之间,最近是6.7。

 

所以这次一带一路论坛上,总书记对外讲了,中国一定要保证汇率的稳定,中国不会通过人民币贬值来推动出口。

 

5、第五件事就是稳定金融秩序。

 

去年金融秩序波动太大,所以我们整个经济波动很大。主要是有三件事出了问题,导致金融秩序混乱。

 

第一个是影子银行的问题。

去年一开始好像要取消影子银行,导致人们比较恐慌,今年基本定下来了,影子银行有存在的必然性,是对现实银行的补充,要规范发展影子银行。

 

第二个是互联网技术进入金融,产生大量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互联网技术的最大功劳在于推动金融便利化和高效化,但是互联网技术不改变金融的本质,金融本质就是防范风险。

 

但我们有点忽视,一下子批准了几千家互联网金融公司。

 

1990年英国出现这种公司,到现在英国才十几家,2000年美国出现这个公司,现在也是十几家。

 

当时批准的时候一直强调互联网金融公司是信息平台,是信息中心,有钱的或需要钱的发布信息,然后完成自我勾兑,不参与经营活动本身。

 

但后来都变成信用中心,就是金融机构,按照规则金融机构要持有牌照,接受监督,结果我们都没有牌照也不接受监管。

 

人才配备、制度设计、风险防范能力都很差,有钱投资回不来,99%的平台去年报废了,后来我发现都是穷人的钱,一夜之间三四千个亿没了。

 

这是我们的教训,一定要搞清楚互联网技术的功能是什么。

 

今年清楚了,政府宣布,你要搞互联网金融公司可以,如果你是信息中心的话不用管,如果是信用中心,要持有牌照,接受监管,支付宝也一样,今年1月1号起接受央行监管。

 

这条规则一定,估计今年就大致稳定下来。

 

第三个是区块链技术进入金融,产生了区块链金融,产生了数字货币平台。

 

货币是国家主权,只有主权国家能发行货币,而区块链金融是个人发货币。

 

2016年7月,一所英国大学到清华开了一场论坛,题目叫“区块链技术与金融发展”,请我去参加,我就讨论一个问题:区块链技术是不是改变了货币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国家主权范畴,只有主权国家能发货币。如果货币的本质没有改变,数字化货币就是违法的。

 

大家看去年这件事,好多人进了这个平台,大部分都是富人,差不多四五千亿回不来。所以今年我们正式宣布关闭所有数字货币平台。

 

6、第六件事,就是改革金融体制。

 

金融体制无非三个要点: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监管。

 

金融机构方面,我们很缺乏两个机构:一个是很缺乏中长期金融机构,一个是很缺乏普惠金融机构。

 

我们没有混合银行,只有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短期性金融机构。许多投资需要中长期投资,像技术创新类的。

 

我们也很缺乏普惠金融机构。

 

为什么老有套路贷,因为有人有需求,就贷几千块钱。

 

中国的普惠金融机构太少,普惠金融在世界上都是以弱势群体为对象,带有慈善性质,我们所有金融机构都是服务大客户,没有人给这些群体服务。

 

普惠金融机构太少,这个是我们未来一个大的问题,尤其公益性的这种事业,未来要金融扶持。

 

总体来讲,我们今年金融方面要做的事情是六件事,如果做好的话,对稳定金融,稳定整个经济,将有巨大好处。

 

三、开放的政策举措

 

​今年开放要做好三件事。

 

1、第一件事,正确处理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今年必须处理好,因为美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国家。

 

处理中美关系一定不能用过去的方式,中美关系确实需要调整,过去40年我们基本上搭便车,GDP从1978年3000多亿人民币到现在90万亿,还想搭便车不行了。

 

中国得主动调整,要有新的中美关系才行。

 

调整的原则有三个,第一个原则就是在保证中国经济的核心利益基础上,可以做一个妥协,前提是保证中国经济的核心利益。

 

什么是中国经济核心利益?

 

我们是联合国公布的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在世界产业链中间处于最优越的地位,这个地位决定了发达国家离不开我们,发展中国家离不开我们。

 

所以中国的经济核心利益就是一个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必须保护。

 

美国要求我们改变这一点,这坚决不能同意,中国必须维系自己工业体系。所以国家最近反复强调,要推动制造业发展。

 

我们一定会保护中国的制造业,不断提升并保证门类齐全,就是我们的资本。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做到妥协。

 

比如说可以买美国的产品,像能源、农产品、一些工业品。

 

这次谈协议,我们同意在原来进口美国1300亿基础上,可以今年增加1800亿,这个可以妥协,但是核心利益不能动。

 

第二个原则就是通过中美贸易战加快改革开放。

 

美国打贸易战中有的讲话是对的,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减少对国有企业的补贴,减少对出口企业的退税补贴,这也可以改革,最近我们也在进行改革。

 

第三个原则就是和美国绝不打冷战。

 

中美都有极端人士希望中美对立,我们绝不上当。

 

我们永远和美国要不断地谈,拥抱在一起,贸易战贸易可以打,就是不打冷战。

 

2019年可能大致上处理中美关系遵循这三条原则,实现新的中美关系。

 

2、第二件事,全方位开放,把中国变成世界市场大国

 

最近我们的开放力度很大,我们过去叫制造业大国,现在加一个市场大国,全方位开放市场,让所有人进入中国市场。

 

第一开放物质产品市场。

 

比如降低关税,上海成立永久的进口贸易博览会。有人担心会不会冲击我国的生产体系、供给体系,你放心,不会冲击,只能提升,不要忽视中国的学习能力。

 

第二开放服务业市场,金融,教育,医疗统统开放。

 

最近放开12家外国的金融公司,在中国可以搞外资绝对控股的金融公司,今年是金融开放力度最大的一年。

 

教育也是,去年博鳌论坛上,菲律宾总统说发现中国很缺乏幼教老师,菲律宾有12万英语水平最好的老师你要不要?我们当然欢迎。

 

所以最近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首先把他们放进来,让菲佣进入中国市场。我们成立了新的国务院移民局,就是推动服务业开放。

 

第三开放投资市场。

 

修改外商投资法,推的新的外商投资,过去从商务部层层审批,现在一律不审批,到工商登记就行了。

 

同时把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从六十几项压缩到了42项。

 

今年我们提出要成为市场大国,不再讲制造业大国。我们会坚持制造大国,但是市场是今年的任务,而且未来对中国的意义很大。

3、第三件事,经营好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涉及到三大重点,亚洲、欧洲、非洲、两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一带一路运作了六年,对我们影响很大。

 

最近,我们在市场上基本逐渐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现在欧盟出口占我们整个出口的17%,东盟占13%,日本占10%,这三个加起来40%。

 

最近中日韩在做一件事,要把人民币和日元作为交易货币,因为中日韩加起来GDP总量20万亿美元,跟美国差不多。

 

前年我去调研一带一路在欧洲的情况,发现像匈牙利的餐饮旅游都是中国资本为主。

 

我去非洲调研中小企业,组织国摩洛哥是旅游大国,与西班牙隔海相望,相距18海里,穿过地中海就是欧洲,大量欧洲人到摩洛哥旅游。但摩洛哥没有任何工业,中国企业去了以后一开工就能赚钱。

 

一带一路战略,会越经营越好,对我们的产品出口、投资出口都有意义,未来的意义会越来越大。

 

当然我们现在出去也有问题,中国人老买房子,买地,置业,现在一些国家比较警惕,所以最近我们反复强调互利双赢。

 

 

文章转载         资管网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