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邦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邦政观点|勇气和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文章来源:邦政资产发布时间:2022-10-14

股市7、8、9月连续下跌,所有指数满屏飘绿。A股全市场指数东财全A本月下跌6.53%,港股恒生指数本月下跌13.69%。看到一个数据,今年做港股和没做港股的机构,投资收益相差很多,港股恒生指数跌回11年前了,覆巢之下无完卵。


资本市场就是这样,大起大落,所以投资人也要做相应的应对,顺势而为,不管投资还是人生,选择比努力重要。


杜娟不鸣,如之奈何?



日本的“战国时代”出现过三个杰出人物,分别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这三个人依次称雄日本,号称战国三杰,但是性格差异很大。日本人为此专门编了一个谚语,来生动地说明他们三人的性格和命运。


杜鹃不鸣,如之奈何?

织田信长:“令其鸣。”

丰臣秀吉:“诱其鸣。”

德川家康:“待其鸣。


织田信长是贵族出身,家里本身有地盘。织田信长小时候放荡不羁,诨号尾张大傻瓜,第六天魔王,杀伐果断,性情刚烈,奠定了日本战国统一的基础,有点类似三国时期曹操的功绩。可惜的是,在统一日本前夕,被亲信谋反,在本能寺被逼自杀。这个亲信叫明智光秀,据说谋反的原因是,织田信长过于直来直去,经常当面批评和羞辱他,令他怀恨在心,最终导致织田信长功亏一篑。日本人总结织田信长的风格像老虎,刚猛霸道。


丰臣秀吉是平民出身,草根一个。丰臣秀吉的发家,是从给织田信长拎鞋子开始的。有点像杜月笙给黄金荣当小弟开始青帮大佬生涯。日本人总结丰臣秀吉的风格像猴子,八面玲珑。


德川家康也是贵族出身,家里本身有地盘。德川家康是个乖孩子,小时候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织田信长雄霸日本时,德川家康自知无法与之争锋,依附于织田信长,属于抱大腿那种。织田信长死后,与丰臣秀吉的竞争失利,又被迫依附于丰臣秀吉。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终于拨云见日,其资历、威望无人能及,统一日本。日本人总结德川家康的风格像乌龟,隐忍命长。


最终,日本历史选择了德川家康,结束了日本的战国时代,建立了日本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统治日本300年,到明治维新时期才被推翻。


也就是说,日本的“战国三杰”中,做出最大成就的是隐忍命长、耐心等待杜鹃鸣叫的德川家康。


回到投资中来,道理是相通的,我们在中国的二级市场做投资,令其鸣和诱其鸣几乎都做不到,所以只能待其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十足的耐心,就像司马懿(很像德川家康)那句经典的话一样。


曹爽向司马懿投降时说:“司马懿你赢了,你只用一天的时间就夺走我们曹氏四代君臣建立的江山。”


司马懿冷笑道:“我挥剑只有一次,但是我磨剑却磨了十几年啊!”


相信国运和企业价值



今年前三个季度,我们遭遇了股、债、房、汇四杀,只要持有人民币资产都在亏损,哪怕是现金也贬值了16%,这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还算是最好的。A股主要指数今年以来的跌幅也在20-40%不等,已经快要追平2018年,向着2008年看齐了。



对于宏观经济,我们相信没人有预测的能力,但从主线上,根据我们对经济运行的周期理解,我始终相信一点,只要国家在货币政策没有方向性的失误,说白了就是加息降息方面的调控,只要没有方向性错误,经济的周期性运行就不会断裂,这也是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特征。


1929年的经济崩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错误的货币政策所导致,在本应该释放流动性的时候,错误的加息,进一步将经济链条拉的更紧,导致经济直接崩盘,政府在意识到错误后,之后所采取的货币政策都没有发生过方向性偏离,由此,在此之后的经济运行虽一直呈周期性波动,但从未断裂崩盘,这是历史带给我们的教训,当前国内的货币政策,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温和的。


由此,每一波周期下行鞭子甩过来,我们要重点区别的,就是要看它只是周期波动的一个低点,还是断裂崩盘,二者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只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就可走出来,而后者则需要五年以上甚至十几年更为漫长的调整,才可从中摆脱。


不只是国内的投资人,国外的投资大师近一年也亏得很惨,但他们经历了多轮经济周期,甚至经历了二战这样恐怖的战争,但也都挺过来了,穿越多轮牛熊后依然能给投资人赚到不菲的收益。



其实市场走到现在,低估的程度已无需多言,多个统计口径的市场主要指数,以及不少行业的绝对估值都已经跌入历史最低点,但关键是“信心还是起不来”,所以依然要等。


等那些严重打击或者慢慢瓦解了市场信心的东西,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或者扭转。


只有对中国经济的中长期预期企稳了,市场才能得到估值中枢的明显修正,否则就是现在这样,从牛市的增量做多,到后来的存量博弈,再到现在的减量搏杀,现在是搏杀预期差和炒短为主,一天一个做多主题,同时一天一个祭天的主题,指数变化不大,但个股惨烈超过今年4月底。


投资总还是要信一些东西,优质高成长股跌到今年20倍出头明年十几倍的估值,估值极低而内生性增长很优秀的公司,或者最差情况已经出现后续将随着经济复苏而高弹性复苏的公司,可能短期博弈风口不在这里,但我们相信市场总会给与其经营结果一个公允的定价。



总之,从历史数据统计来看,目前处于非常明确的大底部区,大量公司的赔率也已非常高,现在最缺的就是对中国经济的信心,而恢复信心这种事儿我们只能等。而且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其实除了相信和耐心,其实也没什么别的选择。


如果你相信,那么还有比估值跌到地板的优质股权更好的选择吗?如果不相信,其实也只有一个比较彻底的方案,那就是离开中国。


我们还是那个观点:人均2万美元GDP是一个并不难达到,但必须要达到的目标。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产业链完善度,在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利布局,都是完成这一目标的强力依托,非常非常有希望。


完成1万美元到2万美元的跨度,日本用了6年,韩国用时12年,美国和英国用时9年,中国会用多久呢?


但另一方面,人口在快速老龄化,2035年将进入重度人口老龄化(每三个中国人里就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概也是经济的天花板了,其实留给我们的也就是这十几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