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邦政观点|静守己心,安住当下,价值成长
文章来源:邦政资产发布时间:2020-08-14

近日,邦政资产旗下“邦政价值成长静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完成募集并正式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产品备案。借此机会,我们想聊一下价值投资的一些思路以及投资、风控等方面的底层逻辑。
出于合规考虑,特别声明,邦政静安私募基金已完成备案,本文不做任何基金及股票推介,只是单纯阐述一下我们对投资的想法。
资本市场可以承载大资金
据财联社报道,今年7月7日晚,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在浦山讲坛和CF40孙冶方悦读会上表示,党中央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经历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资本市场在金融市场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治大国若烹小鲜,其实不管国家还是家庭,道理都是相通的。国家层面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对于居民的投资理财需求来说,我们也应该看到,能承载大资金的投资理财渠道只有两个:房产和股市。
房地产经过20年时间的高速发展,在对实体经济的挤压作用越来越大时,被“房住不炒”政策死死按住,实业难做、P2P暴雷、信托打破刚兑、银行理财收益越来越低,那么,居民的投资理财需求该如何满足?
邦政资产近期接触到了很多实业老板和高净值人士,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大家都达成了共识:未来居民财富流动的大趋势是资本市场,只有这里才能承载大资金,才有可能获取到超额收益。
投资和主动管理的底层逻辑
说起股票这个东西,很多人都不陌生。股票其实是由股和票两部分组成的,股属性说的是股票是上市公司股权的一部分,投股票就是投实业,至于票属性,则是因为股票可以作为公开交易的票据,用来投机炒作。
所以,资本市场上的参与者会根据自己眼中的不同属性来决定自己的下注方式,看重股属性的投资者会按照投实业的方式来寻找优质资产,至于看重票属性的投机者则是另一套逻辑,他们主要是期待有人以更高的价格从自己手里接过筹码。
邦政资产创始团队是实业出身,有十多年的实业从业经验,因此我们是坚定的股属性投资者,当然我们也不排斥市场情绪极度高涨带来的机会,这会提高我们的赚钱效率。
总的来说,不管牛市还是熊市,股票在我们眼中并非交易筹码,而是上市公司股权的一部分。我们秉持的是价值投资策略,专注投资价值成长类公司。
我们认为,投资的底层逻辑就是投国运,只要相信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上,发展空间很大,就值得投资。资本市场中有一个简单的赚钱逻辑,这个逻辑即是社会整体经济增长带来的股市长期向上。从这个逻辑中,可以进一步推演,寻找优秀的公司长期投资是可以战胜指数。在一个长期增长曲线上精益求精,收获更好业绩,是值得参与的。
至于做基金主动管理的底层逻辑,则是如下链条:优质个股投资组合收益率>沪深300指数基金的回报>全部上市公司的平均回报>全国所有企业的平均回报>名义GDP增长率>实际GDP>长短期债券回报>现金及货币基金回报。
根据以上逻辑链,价值投资策略通过挑选行业内竞争力最强的企业,精选优质个股组合投资的办法,可以获取超越指数的收益。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通过相对集中、适度分散,行业弱相关、结合公司基本面和估值情况、概率赔率综合衡量等决策方式,以期获得“牛市跟上指数,熊市大幅跑赢指数,长期复利优秀”的目标。
风险控制的底层逻辑
对投资底层逻辑的理解:其它领域是“求胜”,即怎么更高、更快、更强;而投资是求“不败”,即怎么把风险控制好,然后再获取超额收益,也就是以更小的风险来获取更高的收益。不败的逻辑依次有四个层次,分别是:不死-不败-赢-大赢。
为什么投资的底层逻辑和其它领域不同?
这是由复利原理决定的,亏损50%,需要上涨100%才能回本,所以做投资,首先要避免一枪毙命的风险,要少犯错误(尤其是致命性错误坚决不能犯),也就是不上杠杆(价值投资,做时间的朋友而非敌人),不碰垃圾股,不满仓单一个股(黑天鹅),坚持只和“三好学生”(好生意、好公司、好价格)为伍,减少操作频率以确保胜率,等等。
投资是个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要想获得成绩,首先需要确保自己始终在赛场上,阶段性落后没问题,最后算总账是大赚就可以了,所以首先要做到“不死”。
其次是“不败”,《孙子兵法》里有两篇说得特别好:
第一条,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第二条,孙子曰: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怎样才能不败?巴菲特曾说过,如果他给商学院学生上课,只讲两个,一个是怎么看待公司价值,一个是如何看待市场波动。按照P=EPS*PE的公式,EPS就是公司价值如何评估,PE就是市场波动如何变化,所以投资的两个最重要因子:一个是价值,一个是人性,其它的都是次要因子。把握住这两点就可以不败。
价值怎么看?需要有一套价值评估的方法论,知道公司价值驱动的商业模式和成长来自哪里,需要有自己的能力圈;至于人性,则需要深刻理解群体的特征,需要逆大众而动,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仓位要和市场情绪成反比,市场高位时低仓位,市场低位时高仓位。
所以,控制自己的错误,少犯错,至少不要犯致命错误,然后在人性层面,逆大众而行,然后有一定的选股能力,至少选股水平中等偏上,我觉得做到这三点,就是不败了,拿到全市场平均收益(比如沪深300年化10%的收益)完全没问题。
不败就是赢了,然后再深入研究行业和公司,力求理解得更加深入,形成自己的能力圈,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反复操作,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保持学习,对投资各个要素的理解不断进步(比如对象时机力度、概率赔率预期差),就可以在10%的年化收益基础上,追求15%、20%甚至25%以上的年化超额收益,就是先赢,然后求大赢,这是个不断精进的过程,需要投资人不断自我求索,不断进步。
就这样不断循环往复,只要你相信复利,按照复利原理进行操作,相信复利也不会亏待你。
邦政资产这几年的感触很深,那就是不要一上来就想怎么赚钱,而是要想好怎么控制住风险,少犯错误,一定要把底层逻辑想好,否则一上来就想着怎么进攻,结果频繁出手,错误不断,净值大起大落,对复利伤害会非常大。不如慢一点,稳稳前行,在投资的世界里,慢就是快。
投资风格和看好的行业领域
股票为什么会有成交?其实每一笔成交背后都有两个看法完全相反的人,一个看好要买,一个不看好要卖,这样才能有成交。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同一只股票的看法会截然相反呢?邦政资产认为,这其实和投资人对股票的不同理解有关,比如股属性和票属性的人看法就不同,按照不同时间周期来评估也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有过实业经历的人都会理解,公司的经营至少是以年为单位的,很少有公司一两个月就会有很大的变化,而证券市场的定价则是以天甚至小时、分、秒来计算的,一个股票今天涨停明天跌停,它背后的公司经营会今天大赚明天倒闭么?其实并不会,变化的只是人心而已。所以,我们用实业的眼光看股票,就尽量用长期的视角来看问题。
不同周期的投资要点如下:
如果定义5年以上的长期投资,那么最重要是生意属性的特点和强大竞争壁垒;
如果2-3年持有周期,那么最重要是行业供需态势好,产品结构好,产能节奏好;
如果定义1年左右的短期投资,那么最重要是公司基本面发展与市场价格之间的预期差。
根据以上思路,邦政资产主要的投资风格如下:
坚持只和看得懂的“三好学生”(好生意、好企业、好价格)为伍,综合概率和赔率,做中长线投资;长线做成长,中线做逆向;先考虑风险再考虑收益,组合投资(选择8-15个,行业弱相关的企业);体系致胜,不是靠抓几个牛股来获利。
总体来说,邦政资产喜欢的公司有以下几个特征:
大行业里好的小公司、行业竞争格局好,强竞争优势、弱周期、低负债、轻资产、优秀的管理团队(符合条件越多置信空间就越大)。
至于看好的行业领域,邦政资产主要从产业和行业、公司入手,我们看好受益于消费升级的大消费行业,受益于人口老龄化的医药行业,受益于产业升级、中国在国际产业链分工里有比较优势的先进制造业,以及以5G和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科技行业,以上是长期关注的主线。同时我们也关注估值极低、全市场有极大估值差的低估值行业,包括券商、港口水运等行业,作为阶段性投资的备选行业,因为树不可能长到天上去,均值回归定律一定会起作用。

来源:世界银行
上图是全球化分工下各国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在今年世界银行出版的《202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他们根据2015年的全球价值链数据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在全球分工中所处的位置做了分类。如红色部分表明这些国家和地区以出口大量初级产品为主,中国被标为中蓝色,属于提供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国家,深蓝的日本、美加和欧盟则以提供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出口为主。
投资在国际分工中出于优势地位的行业,我们就获得了先机,比如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如果先进制造业中又符合人口老龄化、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这三大趋势中的某一个或多个,并且在估值合理甚至偏低的时候介入,那么,我们就获得了多重保护,成为了时间的朋友,投资获利相信只是早晚而已。
写在最后
《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先是知止,然后是定、静、安、虑、得,这是我们认可的做人做事顺序。
世界如此喧嚣,资本市场由于离人性和金钱都很近,更是喧嚣中的喧嚣,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基于基本面的深入研究,在“静守己心,安住当下”的前提下投资价值成长类公司,以获取稳健的超额投资收益,此为价值成长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