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邦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魏杰:当前经济形势的通盘思考(上)

文章来源:邦政资产发布时间:2019-05-30

 

 

 

作者:玉辉  责编:浮灯

来源:笔记侠(ID:Notesman)

 

内容来源:2019年4月29日,在爱佑赋能社CEO训练营课程中,魏杰进行了主题为《中国宏观经济最新走势与环境解析》的精彩分享。讲者简介:魏杰,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阅读前先思考:

 

● 消费市场分为哪6层?

● 住房供求关系出现什么新变化?

● 我们在金融上要做哪6件事?

 

按照国务院的设想,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目标是6%到6.5%,去年是6.6%。有人就问,今年经济怎么比去年增长速度还低,是不是衰退了?

 

实际上中国经济一旦超过美国,我们增长速度也会掉到3%左右。原因就是基数太大,增长速度就慢。

 

20年前我们经济总量不到10万元,增长20%只增加2万亿,去年经济总量是90万亿,增长6.3%也比过去增长20%多得多。

 

美国去年的GDP是20万亿美元,今年增长3%,新增GDP总量6千多亿美元,汇率是7,折合人民币4.2万亿。我们今年增长6.6%,也有6万多亿人民币。

 

所以随着中国GDP总量基数的增加,增长速度也会不断下降。今年增长速度的回落不是经济衰退的原因,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

 

一、稳增长的举措

 

那么政府怎么来保证稳增长的目标?

 

就2019年来讲,大致有两个办法能保证今年实现6—6.5%的增长。

 

1、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财政政策有两个要点:第一是减税费。

 

首先是企业的税和费,今年重点减增值税。

 

增值税过去有三个档次,一个是制造业执行16%的税率,第二个是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执行10%的税率,第三个是服务业税率6%。

 

今年减税有四个要点:

 

第一是把原来的制造业16%的税率降到13%;

 

第二是把交通运输、建筑类增值税降为9%;

 

第三是6%增值税不变,但可以通过增加抵扣的方式来实现减税;

 

第四就是小微企业的增值税起征点从3万提高了10万。

 

月盈利10万以下的企业,年营业额120万以下的企业,不再交增值税,相当于把小微企业增值税全部免掉。

 

这样一来,今年增值税减税总量可能在1.5万亿左右。

 

去年全年企业增值税是6.1万亿,今年少交1.5万亿,减少了1/4的增值税。

 

这个力度不小,就是和美国相比,力度也挺大。特朗普上台以后实施企业十年减税,折算为人民币差不多十年减4.5万亿,等于每年减4500亿,我们今年一年就减了1.5万亿,比特朗普年度减税实际量还大。

 

而且今年减税以后明年继续减,明年可能把增值税从三个档次减为两个档次,这个对企业来讲应该是好消息。

 

另外是减费。

 

企业的费分两种,第一种是保障性费用,就是我们讲的三险一金或五险一金。

 

保障作用最大的一块是养老保险金,企业缴纳养老保险的比例很大,所以要减保障费率,主要减养老保险金。

 

一方面降低费率,从原来的20%降到16%,另一方面降低起征点。

 

第二种是生产费用,如电费、通讯费、土地使用费、交通运输费等。今年电费准备减10%,通讯费减20%,土地使用费要求地方政府只减不增,交通运输费准备两年内撤销所有省一级的收费站。

 

两项费用合计差不多减费额度在7000亿左右。

 

减税1.5万亿,减费7000亿,合计减税费2.2万亿,对企业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另外就是减个人所得税。

 

第一是提高了起征点,年收入6万以下就不用交税;第二是增加了五项抵扣。这两项加起来就有许多人不用交税。

 

从一季度情况看,交税的人一共2亿多人,有8300万人不用交税,一季度个人所得税减少了1600亿。按四个季度算下来,差不多少交税近万亿,对稳增长有益。

 

所以,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减税费额度是3万亿左右,对稳增长是有意义的。尤其是那些因为成本上升太快、处于亏损边缘的企业,今年基本都会转向盈利。

 

积极财政政策的另一个要点是增加政府对公共产品的投资。

 

我国公共产品主要有三个:基础设施、民生、技术创新。

 

基础设施投资方面,今年高铁准备新增投资8000亿,公路水利加起来的投资差不多是1.8万亿,基础设施新增投资合计2.6万亿,今年新增投资增加5000亿。

 

民生投资方面,比如大病报销要提高50%,民生投资会增加5000亿。

 

技术创新投资方面,今年增加差不多近1万亿。

 

这样三项公共产品的投资加起来差不多新增4万多亿,对稳增长是有很大意义的。

 

一方面因为减税费,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还要增加投资,所以今年财政赤字国务院公布的是2.8%,比去年多了0.2个百分点。

 

有赤字咱就借债,今年准备借2.76万亿,但还是没法平衡财政,所以提出来政府要过紧日子。政府一般公共性开支压5%,三公经费压3%。

 

所以大家看到今年招收公务员数量大幅度减少,是十年来招得最少的一年。

 

4月1号起减税,5月1号减费,估计六七月份效果就会显现出来。按照这样推算,今年增长速度可以实现在6—6.5%之间,大概 6.3%。

 

2、启动消费市场

 

中国许多企业之所以不开工,是因为市场没有需求。

 

怎么办呢?想办法启动消费市场。

 

怎么启动?大家看到最近公布了今年的方案,把消费市场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吃穿。

 

今年一季度吃穿市场比去年增长了17%。今年脱贫1000万人,脱贫的重要指标是吃饱穿好,吃穿市场可以增加1000万人的消费。

 

吃穿市场已经启动,恢复到八项规定之前了,而且主要是老百姓的消费。

 

第二个层次是家具与家居。

 

家具和家居,如厨房设备、卫生间设备等等,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据统计有5亿人还没有用过马桶。今年准备要全力启动,这是消费市场第二个层次。

 

第三个层次就是家电消费。

 

今年推动重点是数字化和小型化。我估计今明两年大家家里电视都要走向数字化。

 

怎么叫小型化?家电体积变小,适用的户型变小。所以估计今年家电市场会有所提升。

 

第四个层次是汽车消费。

 

这是重要的一个消费市场,现在大中城市开始限购限号,但新能源汽车是不限的,新能源汽车还有空间,农村汽车市场70%没有启动起来。

 

所以今年要启动农村市场和新能源汽车市场,保证汽车消费今年处于上升阶段。

 

第五个层次就是住房消费。

 

住房消费还是消费市场的大头,动力是刚性需求,为居住而买房,属于消费市场。

 

现在房地产遇到很大的压力,一方面要启动住房消费市场,另一方面还得防泡沫,不能出现房地产泡沫。

 

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没有专门谈房地产,就是因为我们不想启动投资性、投机性的住房需求,而是要启动居住性的刚性需求。

 

今年报告谈到房地产的有三个地方。

 

第一个,谈完善地方税的时候讲到房地产税。人大公布的今年工作程序中有房地产税立法。如果房地产还有问题的话,房地产税可能还要往后推。

 

第二个,讲到民生的时候讲到房地产,要构建良好的住房交易市场和住房保障市场,重点强调保障,让居者有其屋。

 

第三个,谈到城市圈的时候讲到房地产,社区的设计要合理,要人性化。

 

一季度住房销售表现比较好,又担心泡沫会起来。所以最近再提房地产,强调房住不炒,很明显4月份之后对房地产有收紧的趋势。

 

我们确实需要启动房地产消费,启动住房消费,但又有防止泡沫的压力,所以是两难境地。

 

今年估计房地产有两种现象都会出现,但这两种现象恰恰不能同时出现,一旦同时出现,后果不可设想。

 

一个现象就是中国的1线到6线城市的房地产都进入高价,第二个现象就是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

 

房地产供求关系的主要指标就是住房供给和刚性需求的关系。

 

一旦住房供给远远超过刚需,泡沫可能要破裂,可能就要出事。

 

日本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就是住房供给超过刚性需求过多。

 

日本最近搞了两大重要的开放,一个是劳动力市场开放,现在到日本去打工很容易,给你专门签打工的签证。

 

另一个是希望外国人到日本买房子。

 

日本现在有许多无主房,因为父母去世之后孩子有继承的权利,但日本的遗产税很高,要继承房产得先交遗产税,交现金,子女有房子住就放弃继承,所以成了无主房,归政府管。

 

政府准备把房子卖给外国人,房价是零。但你一旦买了,就得交房地产税,而且年年交。

 

日本现在还很困难,中国如果发生泡沫,后果比日本严重多了。

 

因为中国老百姓的财富集中在房地产上,而且现有的很多经营关系建立在房产基础上,一旦房价大跌,后果不堪设想。

 

房价涨,大家会骂娘,但房价跌的话,大家会动手,售楼部刚一降价,就把售楼部砸了。如果全国的房价都要降,砸谁?一定是政府,所以房价在中国不敢跌。

 

可能住房的供求关系,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

 

李嘉诚讲得对,中国继续这样盖房子,未来十年最不值钱的就是房子,因为住房供给超过了刚性需求,那个时候泡沫就扯破了。

 

但是总体来讲,今年启动的消费市场一个重要的层面,还是尽可能要保证住房消费,满足刚性需求。

 

第六个层次是消费服务。

 

消费服务是消费市场的重要层次,包括五个要点。

 

      ● 第一,家政消费。

 

今年的家政消费需求还是非常大,主要是房产的维修需求非常大。

 

中国房地产市场改革差不多20年,水管、燃气管道等重新维修的需求很大。

 

      ●  第二,养老消费。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不少人不能家庭养老,病人养老消费服务也在产生中。

 

比如,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就引起关于养老服务的讨论,涉及到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养老问题。

 

我在日本学习的时候,副导师的母亲是老年痴呆症患者,住在托老所里。他们告诉我,托老所的就业者最低学历是心理学本科。

 

实际上养老服务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关键是团队的构建很重要。

 

今年国务院批准了100万的职业高等学院招生指标,很想让这种护理学院能够办起来,因为未来的需求会很大。

 

      ●  第三,文化与娱乐消费。

 

人富有之后,大量的消费已经不是物质消费,而是文化娱乐消费。

 

只要掌握了最近一段时间人们的精神需求,来创造出满足其需求的产品,音乐、影视高票房就不难。

 

中国这一块消费还有很大空间。

 

      ●  第四,旅游休闲消费。

 

旅游休闲是重要的消费服务业,今年两会期间,总理建议恢复五一四天假,五一的机票价格明显就涨了。

 

不要小看旅游休闲,前年我去一带一路调研,去河西走廊的一个城市旅游点,刚好是七八月份,游客人山人海,基本来自长三角和珠三角。

 

人是追求短缺的,什么越缺就追求。旅游休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14亿人民还有10亿没有坐过飞机。

 

      ●  第五,健康消费。

 

人活着不能光活得久,还得活得健康,健康是消费服务的重要市场,健康、抗衰老方面还有巨大的空间去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