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邦政观点|做好防守更利于提升收益率
文章来源:邦政资产发布时间:2022-11-18

股市7、8、9、10月连续下跌,跌得大家都没什么脾气。
A股全市场指数东财全A本月下跌3.67%,港股恒生指数在上月下跌13.69%的基础上,本月继续大跌14.72%,已经跌回2008年的点位,完全是杀人诛心的走势。
沪深300今年是大熊市,前10个月里只有5、6两个月上涨,其余8个月全部下跌。截至10月底,今年这轮熊市A股跌幅巨大,以沪深300指数为例,今年是有史以来跌幅第二大的年份,仅次于2008年。今年港股的熊市比A股更严重,跌到估值体系在港股基本上不起作用,让大多数投资人都怀疑人生。
今年的熊市与以往的熊市不同之处在于:一是以往的熊市是在大牛市之后出现的下跌,但今年的熊市是在前两年没什么泡沫的基础上出乎意料的出现;另外疫情、俄乌战争、旱灾、房地产危机、人民币贬值、美元加息集中在一年发生,可能是很多人一生中都没有遇到过的事,简直出乎所有人意料。
铁血风控:防守赢得总冠军
经历过今年的大幅回撤,也看到了很多公私募明星基金创历史记录的大幅回撤,我们对风控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大家平时经常听到的话可能是:“雷电打下来的时候你一定要在场,如果你错过了最大涨幅的交易日的话,你的投资收益会出现比较大幅度的下滑,所以要永远在场。”这句话说的没错。
2010年1月至2022年10月这个区间,沪深300和中证500的年化收益率分别是0.2%和2.08%。如果你错过了涨幅前5、涨幅前10、涨幅前20或者涨幅前30的交易日,就以涨幅前30为例,你的年化收益率可能就会变成-10%以及-8%。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反过来再去看,如果你能躲过跌幅最大的前30个交易日的话,投资收益的变化又会如何呢?这个时候会发现沪深300的年化收益率从0.2%到了16.09%,中证500的年化收益率从2.08%升到了20.86%。也就是通过防守取得的年化收益率的提升,大概有16%-18%,而通过不错过进攻机会得到的年化收益率的提升大概是10%。
所以,做好防守更有利于整体收益率的提升。NBA有一句话叫“防守赢得总冠军”,就是这个道理。
回看中国近现代史,有很多仁人志士都想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但最后只有毛主席成功了,他的成功之处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和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做了结合,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其实投资也是一样,西方价值投资大师的思想很先进,但完全照搬照抄,结果却会非常不理想。
中国A股的实际情况就是波动特别大。用全部A股的中位数来看,A股的市盈率在20倍到100倍之间波动,可以相差5倍。

A股的波动是远高于美股的,系统性风险是更频繁的。
最近10多年,A股就有5次系统性风险:08年危机暴跌,11-12年大熊市,15年股灾暴跌,18年大熊市,2022年又是大熊市,平均2年一次。
在这样大波动的市场里不择时,一直满仓持有,做所谓的时间的朋友,其实风险很高。这就是A股的现实,在这样的市场里,风控比选股更重要。
这两年在投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过去多年的歌舞升平,也许给了所谓的确定性过高的定价,而对不确定性(有好也有坏)定价不足。而很多过去的确定性,在政策大棒和地缘冲突面前开始瓦解,如何给不确定性定价是要面对的问题,应对之道在于:买入一篮子细分行业的龙头,可能会在不短的时间内,比起集中于某个巨无霸寡头持续胜出。
不管是否愿意,这个世界已经变了,从和平发展走向战争对抗,不确定性会变成常态。应对常态不确定性,需要把风控放在收益前面考虑,需要更加坚决果断,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严格遵守风控纪律,只有铁血风控才能让我们的基金小船在世界潮流的大风大浪中行稳致远。
展望未来:两个确定的投资方向
站在当下看未来,还有不到两个月2022年就结束了。按照P=EPS*PE的公式,决定股价上涨的底层因子只有三个:流动性、业绩和估值。流动性分国内流动性和海外流动性,业绩反应行业公司基本面,估值是市场定价。
结合最近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我们有三个判断:
1、地产的托底看起来会比之前的强很多,经济危机的概率大幅度下降
2、疫情新政的方向已经明确,进度不确定,但已经从中长期角度祛除了经济正常化的一个担心。
3、经济发展的地位问题暂时没有新的变化。
总体来看,短中期的预期被托住了,后续看具体执行了,执行顺利则进入经济恢复通道。国内的流动性没有问题,在经济复苏过程中不可能收紧,海外流动性随着美国10月通胀数据回落,美联储加息预期已经边际收窄。
市场目前风格板块转的比电风扇还快,但我们能看到的确定性的投资方向有两个,一个就是美联储加息预期收窄带来的机会,主要在港股。港股的业绩看的是大陆,而流动性则跟随美国,国内地产有托底、疫情防控政策放松、美联储加息放缓,再加上港股跌到2008年,估值在历史低位,四重利好下港股将迎来系统性机会。
还有一个是政策放松后的经济复苏,机会在A股。A股的流动性自主定价,房地产有托底、防疫政策放松,今年跌幅巨大,估值便宜,同样是大机会。短期的机会来自政策放松的边际改善,包括地产链、奥密克戎流感化带来的止咳退烧药、餐饮旅游休闲等疫情后周期的机会;中长期来看,大机会还是在国家支持的、符合国家大方向的硬科技、自主可控、自主创新等方面,主要来自创业板和科创板,尤其是科创板,可能会是明年的大机会所在。


在这次G20峰会上,美国定调会和中国展开激烈的竞争,但不会走向冲突。激烈竞争的行业会是什么呢?美国肯定不会和我们比谁盖的房子多,竞争的领域一定是高科技、硬科技方面,以科创板和创业板为代表的高科技行业才是未来的主战场。
没有企业的时代,只有时代的企业,时来天地皆同命,运去英雄不自由。宏观上最大的投资逻辑是国运,而在国运下的中观行业层面,需要跟随的是时代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