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邦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邦政观点|2022年投资主线已确立

文章来源:邦政资产发布时间:2022-05-13


由于上海疫情扩散超预期、美联储加息、美元指数创新高等“内外交困”的因素,继3月大跌后,4月资本市场延续跌势,不管A股还是港股,一片惨绿,尤其是创业板,以“宁指数”为代表的高估值成长股是美国加息最大的受害者。4月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仅食品饮料上涨,其余行业全部下跌。


悲观者往往会阶段性正确,但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乐观者,股市跌了4个月,对比历史上的熊市来说,跌幅已经足够大,我们对今年接下来的行情比较乐观,2022年的投资主线已确立,沿着这个方向布局大概率会有比较不错的投资收益。


资料来源:Wind,邦政资产整理


全年GDP5.5%增长目标不下调



国内经济数据很差。3月疫情冲击拖累2022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国内经济仍处于下行期。


2022年一季度实际GDP同比+4.8%(前值 4.0%),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5.0%(前值7.5%),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3.5%(前值6.7%,深度下滑10.2%),3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9.3%(前值12.2%),其中: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0.7%(前值3.7%),狭义基建投资累计同比+8.5%(前值8.1%),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15.6%(前值20.9%),地产继续走弱、线下消费活动持续受到抑制,3月疫情对物流和供应链扰动使工业生产、投资活动受到影响。


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今年经济目标依然是5.5%,没有下调,而一季度GDP增长4.8%,预计二季度在疫情的影响下增速会更低。


我们认为,正因为经济数据很差,GDP增速目标不变,所以下半年会加速改善,要完成5.5%的目标,至少下半年要超过6%的增长才行,所以今年经济肯定是个“Ⅴ”形。


今年1-4月,股市跌了很多,投资人对国家稳增长的信心是不足的,我们对国家的经济增长目标也不是盲信,而是基于我们看到的很多数据和事实做出的判断。


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尤其是二季度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可以更加积极和乐观?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稳增长的能力和力度,可能会全方位加大。 


第一,现在国内的货币政策,尤其是利率水平已经明显跟美国倒挂,国内利益水平已经低于美国,力度是比较大的。


第二,在财政政策方面,今年的减税、退费,包括退税补贴,总额已达到甚至超越了2020年疫情的时候。这部分数据让上市公司受益非常多,有可能让企业的盈利水平提高好几个百分点,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经济下行压力所带来的盈利潜在损失。


第三,最重要的是产业政策。去年三季度以来,房地产政策就已经开始反转,从不断放松到后来出现鼓励、刺激行为,互联网产业政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产业政策也在不断落地,国家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平台经济的态度,已经不是反垄断、打压,而是支持了。这些产业政策的调整,对整个经济预期的回升有着非常好的支撑作用。


所以,对于稳增长的信心,我们认为不用太过于质疑和担心。


今年的投资主线



随着注册制的到来,全市场股票数量越来越多,2007年A股只有1600多只股票;2015年A股有2635只股票;2022年的当下,A股已经有4804只股票了,港股还有几千只股票,在这样的筹码结构下,资金有限,很难将全市场所有股票都推涨好几倍,所以未来的投资机会大概率是结构性的。


这也就意味着,A股每年都有一个投资主线,如果抓不住当年的投资主线,可能不管市场怎么涨,都和你无关。


那么,今年的投资主线是什么呢?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就是我们上文分析的稳增长。



我们翻了下中国GDP的结构,如上图所示,2021年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高达53.3%,今年出口指望不上了,一个是去年基数高,一个是今年疫情影响;那么想实现GDP增长目标,在稳增长的政策下,就只能指望投资(第二产业)和消费服务(第三产业),这就是我们的投资方向。


投资无非就是基建、制造业和房地产,房地产我们认为很难,因为需求端出了问题,以前是不让买,现在是让买,但居民没钱了,没钱没信心,而且整个行业也是收缩的,制造业投资因为疫情对供应链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企业家对资本支出相对谨慎,所以目前还不是很确定,剩下的无非就是基建和消费服务了。



招商策略根据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财报表现和高频指标对于二级行业景气分化做出判断,将行业板块分位延续改善、快速回暖、缓慢复苏、增速放缓和底部震荡五大类,业绩大幅改善或预期回升(快速回暖)的二级行业主要在基建和疫情后周期消费服务,这和我们上文逻辑推导的基建和消费服务完全吻合。


我们认为基建和消费服务就是今年的投资主线,再加上人民币贬值,就是我们认为今年接下来的三条投资主线。


第一条投资主线,基建:基建包含老基建和新基建,老基建就是传统的铁公鸡(铁路、公路、基建),5G通讯、光伏、风电、新能源这些属于新基建,老基建和新基建都有机会。


我们更倾向新基建,因为老基建只是阶段性的机会,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有65%,能修的铁公鸡也都修完了,边际效应必然是递减的,而新基建才是未来。


第二条投资主线,消费服务:前面说了,第三产业在整个GDP中占53%,想要达到增速目标,消费服务就少不了,只靠投资、出口根本没法达到目标。


消费服务是严重依赖场景的,所以最大的变量依然是疫情,好消息是5月11日上海宣布8个区疫情社会面基本清零,不管什么标准来看,上海疫情快结束了,消费服务的投资机会正在到来。


第三条投资主线,人民币贬值:随着今年美联储加息,美元指数加速上涨,与之相应的是人民币快速贬值,今年虽然我国出口对GDP的贡献指望不上,但出口企业显著受益于人民币贬值,我们看好并布局的几个标的,出口占营收比都在50%甚至99%。



文章的最后,我们来做个总结。


现在A股整体估值已经在历史低位,和前几轮(2005、2012、2018)低位差不多,根据我们过去十多年的经验,这个位置往后看两年,都有一轮比较大的行情。



3月16日和4月29日中央两次重要会议,政策底已经探明,估值底也出来了,市场底一般在政策底和业绩底之间,业绩底可能在三季度。按照我们的经验,业绩底是最不重要的,政策底和市场底最重要,最近这几次大跌就是寻找市场底的过程。


所以整体来说,目前仓位应该维持在中高水平。5月11日美国通胀数据很差,高达8.3%,我们担心6月18日那次美联储议息会议是否会超预期加息,虽然在5月5日这次议息会议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说不考虑单次加息75bp,但这几年我们见证了太多历史上从未发生的事情,所以不能把命运寄托在相信某个权威人物说了什么,万一鲍威尔反悔了,6月18日加息75bp,肯定又是一轮大跌,所以我们会等待加息靴子落地后再把仓位慢慢加上去。


不管怎么说,目前是配置权益类资产的好时机,应该是贪婪而非恐惧的时候,未来属于乐观者。